我的同事是機器人?!



「關燈工廠」聽過嗎? 指的可不是要關閉,事實恰恰相反,關燈工廠指的是工廠導入工業機器人,因此不需開燈也能進行生產。工業機器人一詞從德國在2011年拋出「工業4.0」後受到強烈矚目,而事實上機械手臂的應用早已悄悄展開,關燈工廠就是一個例子。除了德國有工業4.0之外,2014年台灣提出「生產力4.0」,南韓提出「製造業創新3.0」,而緊接著中國也在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,這些計畫的推出,將資訊產業與製造工業的連結性逐漸透明化,IoT與大數據的概念導入工業製造,使得製造業在歷經精密化後將進一步進入智慧化。

2015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量增長15%,中國占比第一

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 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) 2016年的年度報告指出,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達到25.4萬台,較2014年成長15%。市場規模占比來看,中國占了27%最高,其次是南韓15%。2016年預計全球產量將達29萬台,2019年則有機會攀升至41.4萬台,2017~2019年的平均年成長率為13%。

2011~2019年全球地區別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變化及預測
單位: 萬台
(資料來源: IFR國際機器人協會、DIGITIMES)

中國政策助力下,目標2020年品牌與關鍵零部件達50%國產化

中國在2015年提出的《中國製造2025》中,即將機器人列為重點發展項目。根據《中國製造2025》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的敘述,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達5.7萬台,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。並預估2025年將達到26萬台的銷量,保有量上升至180萬台。在整體目標上,期望至2020年時,中國自主品牌以及國產關鍵零組件的國內佔有率皆達50%,並培育出2-3家產值規模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的企業。並且在戰略層面上加強機器人基礎共性標準、關鍵技術標準和重點應用標準的研究制訂,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。國際機器人協會IFR則是預計至2019年,全球有40%的工業機器人將被銷往中國,2017-2019年的平均年成長率達20%,高於全球的平均值13%。

2010-2019 工業機器人輸往中國的銷量分析與預測


單位: 千
(資料來源:IFR國際機器人協會)

台灣在ICT與精密加工業加持下,2017年成長預估兩位數

台灣發展智慧機器人的優勢在於,多年來於ICT產業與精密加工業所打下的深厚基礎,但受限於內需市場規模小,智慧型機器人產業多數以出口為主。台灣在三軸以下的機器人產品已具備世界競爭力,主要的品項為直角座標型機器人。根據工研院IEK的統計,台灣工業機器人的海內外產值於2015年為96.7億台幣,2016年預計為99.15億台幣,2017則有機會迎來大幅成長,預估年成率可達27%。

2014-2018年台灣工業機器人市場趨勢分析

  (資料來源:工研院IEK)


汽車、電子電器、金屬為三大應用行業

在應用領域中,全球有70%的工業機器人被應用於汽車、電子電器與金屬三大產業,其中汽車業是最主要的應用場域。而IFR統計,電子電器產業的成長率最高,2015年成長率18%, 金屬產業16%,汽車產業10%。

2013-2015年全球主要產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量 

單位:千
(資料來源:IFR 國際機器人協會)


由於工業機器人多是被應用於高度精密化的產品生產上,生產線上仍有人員參與生產流程,因此如何確保機器人的使用安全性十分重要。目前最被廣泛採用的國際標準為ISO10218,無論是歐盟、美國或日本的標準皆以此為主要架構而衍生。此外,功能安全標準以及機器人用電纜標準(Robot Cables)都是機器人產品的重要測試項目。德國萊因TÜV呼籲為了確保產品符合國際標準,強化國際競爭力,智慧機器人產業鏈的生產商都應該注意及執行以下三種標準:

1. ISO10218  
該國際標準可分為兩項子標準,ISO10218-1是針對機器人本身的安全要求,在本體的設計和結構上提供安全指導原則。而 ISO10218-2 則是針對機器人整合至最終生產線的安全要求,提供機器人系統整合、安裝、功能測試、運行、維護與維修過程中的人員保護指導方針。工業機器人的導入使得產線進入自動化生產,加快了生產速度與降低成本,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產品精度與強化品質一致性。使用工業機器人取代傳統人力能夠使人員免於職業傷害,以往無法避免派員進入的高風險區域,如:爆炸、粉塵或毒害的環境,都能夠因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而以刃而解。相對地,機器人本身的安全性受到廣大的重視,當機器人失效時如何保護人員的安全? ISO10218便由此而生,當機器人失效時可能造成其他設備的損害,更危險的是對人員造成擠壓或高速撞擊的危險。目前國際上先進國家皆採用此標準來制定各自的國內標準,產品通過此標準將有助於國際的認可度,順利將產品銷售到國際市場。

2. 功能安全標準   
功能安全是安全的其中一部份,仰賴系統或設備對輸入的訊號/指令進行正確地運作。換言之,當系統或設備(機器人)對輸入(訊號/指令/感測器)沒有正確地動作,造成人員、環境或產品的損失,即為功能安全的範疇。因此,越來越多研發團隊關注於電子/電機/可編程電子安全相關系統開發過程及其零部件的正確使用,防止系統性失效以及隨機性失效。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1508第一版(1999年)已對電子/電機/可編程電子安全相關系統提出要求,提供開發人員指導方針,使其產品更加安全、可靠。國際機器人標準(ISO 10218)引入該機械功能安全標準EN 62061以及ISO 13849,其中涉及的安全相關功能,都需遵守該標準進行開發及符合要求,目的是保護使用者安全,使產品設備不受損害,提供安全的作業環境。

3. 德國萊因TÜV機器人用電纜標準   
機器人電纜等於是機器人的神經,控制機器人的動作與反應,但目前卻缺乏機器人用電纜的相關標準,企業只能跟著整機廠的要求進行生產,這表示標準是各自表述,缺乏共通性的。有鑑於此,德國萊因TÜV基於對電纜行業的了解,綜觀行業的特殊性、測試合理性、成本結構與動態變化等幾個維度,同時與日本企業合作,使用該公司20年的生產經驗作為依據,定義測試的極限值,於2016年8月份正式推出了2 PfG 2577標準。德國萊因TÜV觀察到整機廠越來越重視電纜的折舊率,因此該標準進一步考慮到線纜運行過程中,結構遭破壞的情況下,是否會影響信號的傳輸。此外,為協助企業提升產品品質,德國萊因TÜV依據經驗提供原料參考清單以及協助廠商根據買家要求進行合理、適度的設計。希望透過此標準的建立,推動機器人電纜的品質提升,有助機器人產業的整體健康發展。

除了具備以上的測試能量與服務,德國萊因TÜV同時積極參與相關協會與產業聯盟,繼加入中國機器人聯盟、上海機器人協會、廣州機器人協會後,2016年底成功加入東莞機器人產業協會,成為協會首屆理事會中唯一一家機器人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。

前期回顧:
介面上的黑科技,真的安全嗎?
入冬了,你新買的衣服有毒嗎?

聯繫專家:
陳小姐:+886 2 2172 1048,GC-Marketing-Intelligence@tuv.co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